我在日本读明治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3年的盛夏,当时我在日本已两年,过了语言关。我开始慎重考虑报考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当然是早稻田大学,但落第的可能性极大。比早稻田低一档的,有日语发音开头字母连起来是“三月”(即MARCH) 的五所东京私立大学——明治、青山学院、立教、中央和法政大学。我发现明治大学的入学考试日期最早,在其10月份发榜之后,如未被录取,还可以报考11月的法政大学的入学考试。于是,第二志愿我选择了明治大学。
对于外国留学生, 明治大学的入学考试只要求考一门专业课。我9月底参加考试后,10月10日便收到了合格证。
明治大学与法科课程
明治大学创建于1881年,是位于东京都中心千代田区名为“御茶之水”之处的都市型大学。该大学的校园主要由两幢高层建筑构成。一幢是为纪念建校120周年而于2001年建成的23层的“自由大厦”。朝西的教室,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富士山。另一幢则是11层的“共同学术大厦”。
日本的硕士生被要求履修32个学分,每门课程上一个学期可以拿2个学分,外加毕业论文。如果平均分配,每个学期只上4门课就够了。为保险起见,我上了18门课,共拿到了36个学分。具体是导师的民法财产法演习2年,4个学期共8个学分,其他是民法财产法研究、民法家族法研究、民法家族法演习、商法研究、犯罪心理学研究、法哲学研究和中国法研究。
顺便提一句,从2004年开始,日本的司法考试实行新的制度,要求考生先考入指定的大学所设立的专门研究生院,日本称之为“法科大学院”进行学习,在法科研究生课程毕业后方可参加司法考试。因此,法科研究生院的民法基础课给我提供了学习机会。
宽松的教育体制
我选择了中国法研究,是图偷懒,觉得中国人上中国法课好拿学分。记得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该课程教授木间正道先生对自己的两名中国新弟子动了脾气,说他实在搞不明白中国人为何要跑到日本来学中国法,既然想学习就要学真正的学问!先生的神情激动,令我很惭愧。
导师的演习课上,除了每人每学期两次对自己的论文作出报告之外,更多的是一起翻译英文法学原著。导师选择了一本比较欧洲各国民法的书,共有600多页。每人担任10页的翻译量,轮流在课上讲解后供大家讨论。一个学年大约能完成100页,全部完成要6年时间。
在研究生院,硕士生和博士生上同样的课,作业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要求5万字,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字数则至少是其5倍以上。记得在念硕士时看到集结出版的载有博士生论文的法学杂志时, 总是很羡慕。
根据规定,最多可以读4年的硕士课程。但是,硕士教育是日本教育体系中最宽松的一环,除了生病等客观原因,几乎没有人会读到3年,更别说4年了。有人说:“没人在2年里拿不到法学硕士文凭的,也没人在3年里拿到法学博士文凭”。
如果准备硕士毕业后马上工作的话,第一学年可以修满全部学分,第二学年找工作,找到工作花上三个月的时间写上5万字就可以毕业了。一个学期学十几门课程不算难事。除非遇上像木间教授那样比较顶真的老师,一般的学生都可以轻松拿到“良”。所以申请奖学金的时候,有“可”的一般就不予考虑。
寂寞的硕士生涯
上第一堂课时,导师问我的研究方向,我说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与日本借地法的比较研究。导师说,我的专长是债权法,你的研究课题我不能给你很好的指导,这方面的权威在早稻田大学。正是导师的指点,使我坚定了报考早稻田法学博士的决心。
于是,我便尽力学习中日法律以及日语和英语,因为我知道,没有这些知识垫底,即使考上了博士也无法修成正果。当然,这也是一个寂寞枯燥和精疲力竭的过程,两年的硕士生活就如此平淡而充满痛苦地度过了。由于入学时就选择好了研究课题,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学习和寻找资料,完成硕士论文于我好像并不太困难。
日本读研的经验
毕业仪式在日本武道馆举行,其时我已经被早稻田大学录取。两年的硕士生活给了我一些教训:
其一,要选择精通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的导师,这样的话,导师会指引比较正确的道路,会避免走许多弯路,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要抓紧时间,珍惜宝贵的两年学习机会,尽量多学一些日本民法的理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日本,会有许多喝酒的机会,如果是为体验生活,不妨去一两次,但是不要太多。在这种场合,根本学不到知识,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已;也不要指望通过这种活动交到好朋友,大家也只是应酬而已;更不要掏钱请客,在日本,大家都是各付各的。
其三,要选择有用的课程,有的尽管会难一些,也会学得吃力一点,但不要投机取巧,不然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其四,在日本,硕士生的就职比本科生难,而回国的话,没有博士文凭也很难进高校,因此,文科生不妨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这样,学历比较完整,对于研究方法也有切身的感受,归国后也会有一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