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部很幸福,在最南部也不错。2012年9月发表的“德国邮政幸福地图”的数据显示,生活在德国都挺幸福:在德国19个地区的排名中,汉堡人的满意度名列榜首,位居其后的是北海沿岸的居民,巴伐利亚居第三位。 若以10分为满分的话,德国人的平均满意度约为7分。在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中,德国位于前三分之一内。西部和东部德国人在对生活品质的感受上仅剩0.2分的差异,这样的接近程度自两德统一以来还从未有过。1991年,上述“幸福感差距”还有1.3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生活满意度在29个国家中排名第九,自2006 年(第15位)以来有了大幅提升。
但如何度量幸福、度量生活品质呢?这难道不是非常私人化、非常主观的东西吗?幸福研究是一门介于社会学与国民经济学之间的学科,研究诸如健康、伴侣、社会关系、职业、收入等众多单项因素,然后通过它们构建出一个总体印象。安全感和对政治和法治国家的信任也对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弗赖堡大学著名财政学教授贝恩德·拉菲尔胡申主持绘制的“幸福地图”是德国最全面、的满意度研究。研究的数据大部分基于社会-经济面板(SOEP)。自1984年起,这项长期研究以11000户家庭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每年代表性地描述人们在德国的生活状况。此外,“幸福地图”的作者还参照了阿伦斯巴赫民意调查研究所的问卷数据和其他数据源。
根据“幸福地图”,汉堡人对他们的城市特别满意。在总分为100分中,他们给出了84分,这是13个德国大城市中的成绩单。杜塞尔多夫人和德累斯顿人也对他们的城市十分满意,除诸如经济吸引力等硬性区位因素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丰富的文化活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空气质量和水质以及就近休闲的可能性等综合因素。大城市的弱点是归属感较差,缺乏面向孩子和家庭的活动。在生活满意度中,经济区位评价也具有一定意义,这并不奇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长期从事福祉度量这个课题,它指出:就业率较高的社会在政治上也更为稳定和健康。在一项研究中,它把“Better skills, better jobs, better lives”(更好的素质,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作为标题公式。经合组织的报告《2012年教育一览》证明,德国较上年有明显改善:失业率总体较低,青年失业率甚至是欧洲最低,大学新生人数创下新高,大学毕业生比例升至30% -- 较1995年翻了一番。
经合组织的报告还证明: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的收入便越高,失业的风险也越小。联邦统计署称,在德国有40%的就业者从事高品质职业。这一比例上升明显。1992年,高品质从业者只有30%。联邦统计署的研究“2012年度的职业品质 -- 除了挣钱还有什么”得出结论:对许多人而言,一份“好工作”也是满意度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前提。毕竟,人们在工作岗位上耗费的时间常常比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更多。88%的德国雇员对他们的工作条件“总体上感到满意”,超出了欧盟81%的平均值。满意度和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平衡:1991年以来,德国的周工作时间减少了3小时,降至35.4小时。德国由此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之一。
工作好,收入好,一切都好?上述国际幸福研究得出结论:在西方工业国,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所生产出的劳务与产品的总值)的增长与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之间几乎没有关联性。纽伦堡的国民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鲁克里格尔认为德国也存在这一趋势:“过去20年社会经济面板的数据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没有关联性。”简言之:金钱并不会让人们感觉更幸福,无论如何只靠金钱是不会幸福的,只靠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也不会幸福。将经济增长作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核心标准可能已经过时了,许多专家都认同这一点。
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领导下的一个学者委员会受法国政府的委托开展研究:如果不是从收入(如国内生产总值)出发,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度量福祉和社会进步。学者委员会提出建议,经济政策不应以增长为目标,而应当包括客观的生活品质(健康、教育、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2011年10月底,经合组织出版了研究报告《生活是什么样的?度量福祉》,他们在报告中提出了11个生活品质和福祉的指数,其核心也同样是人,而非总体经济发展。在这个生活品质指数上,德国处于中上水平。
德国也在讨论生活品质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德国联邦议会成立了“增长、福祉、生活品质”咨询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工作。它的成员包括34位议员和学者。他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纯粹经济和定量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社会福祉的衡量标准,并辅之以生态、社会和文化标准,如收入分配、负债水平、生态足迹及受教育机会和创新能力等指标。当然,这些信息中有许多都已公布,“但我们所没有的”,委员会成员、柏林财政学教授比特·约西姆森说,“是一个一目了然地展现这些指标的集合体”。咨询委员会成员、德国经济研究所总裁葛尔特·C. 瓦格纳支持成立一个新的委员会,一个“针对可持续的生活品质的咨询委员会”。它将定期提供有关福祉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信息,以补充“经济五贤人”的整体经济发展年度评估报告的视野。
咨询委员会4个项目组之间的争论仍如火如荼,有些意见针锋相对。“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上,分歧尤为严重”,委员会主席、社民党议员丹妮拉·科尔贝说。因为即便这不是度量生活品质的唯一标准,失业率也是幸福感的最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