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2007年1月,19岁的北京姑娘王晗在机场和家人及高中同学们含泪道别,一个人前往日本福冈留学。当天上午,北京大雾蔼蔼,王晗的飞机因此迟延了1个多小时,无端多出来的时间让这场离别变得晦涩而绵长。而当机舱内的王晗终于止住泪眼,想再抬头看一次生长于斯的帝都时,她愣住了。王晗说,“我第一次看到那么青的山、那么蓝的海,好长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飞机已驶入了日本上空。那么青的山、那么蓝的海。这就是王晗对日本的第一印象。
王晗租住的小公寓,坐落在福冈县小仓城一条河流的旁边,这条河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紫江。据说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松本清张和森欧外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也都和王晗一样,徘徊在紫江的常盘桥上,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九州女子大学的特别讲座中,王晗了解到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历史。原来,这青山碧水、世外桃源般的北九州,其实是个像沈阳一样的工业城市,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中有名的制铁炼钢挖炭采煤的地方。
上世纪初,这里的天空,曾经升起过一股股的工业“七色烟”,这里的河流,曾经全是黄黑色的工厂废水,这里的孩子,曾经为深刻的皮肤病苦恼过。进入50年代后,北九州的妇女开始自发性地关注起大气污染对家人健康的影响。在孩子就读的学校内选定4个地方,将白色的校服衬衫挂在那里3个月,不分昼夜的晾晒,收集“证据”,并且组织成“妇人会”一起去工厂参观,跟工厂交涉安装煤烟过滤装置。“妇人会”还请大学教授和专家讲解环境污染的调查事项和调查方法,加深了解,随后展开广范围的自主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总汇成一份名为“渴望青空”的调查报告书递交政府部门。
在那个当时,人们对于污水废烟等健康公害的认识并不广泛,都是把加速经济发展放在了第一位。但由于北九州“妇人会”的自主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进而产生了共鸣,开始主动协助“妇人会”。日本媒体也积极报道“妇人会”的活动情况,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传达到每个市民、每个行政部门,以及每个相关企业。
民间行动起来了,但是行政部门却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资料做依据,管控环境污染的法律迟迟不能出台。1963年,北九州市首次设立了管理环境污染消除公害的行政部门“卫生局公众卫生科公害系”,由于缺少可以协助政府管理环境的专业人才,部门职员当时就只有4名。1967年,北九州市政府和全体企业工厂签订“公害防止协定”。从意识到环境污染,到开始逐步实施行动,北九州用了20多年时间。
2008年3月,王晗从九州女子大学别科毕业,正式考入北九州市立大学国际环境工学部,专攻环境生命工学。同年7月,北九州市被评选为环境保护示范都市。王晗说,在这样一个日本城市里生活,对我的触动和启发都很大,在学校里学习环境保护的高端技能,在生活中学习北九州妇女的精神和行动力,待我再回到北京,相信就可以学以致用,让我最爱的帝都拨云见日雾散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