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一群日本人是一条龙。”这话也许有些偏颇,然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日本人团队精神的认同。虽然对日本了解不多,只能从自己在日本留学一年的大学生活来一个管孔窥豹。在日本留学一年,感触良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日本大学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www.vistaway.cn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的大学,即便是同一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也是很生份的:如果有事要找另一个班的同学,应该站在门口请其本班同学把要找的人叫到走廊上来交谈,贸然进入他人班级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表面看来是个礼貌问题,但深思一下,这大约可归究为团队领地默认。在中国大学则没有这层顾虑。上课之外的时间,其它班的学生也可以进入教室内一起学习或聊天,根本不必考虑这是别人的地盘。
在课程学习的方式上,日本大学的许多作业、课题都是通过把全班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选举小组长,由组长对每位组员进行任务分工,然后大家根据分工在学校共同完成作业,比较注重团队协作。在中国,大学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布置的作业大部分都要求学生个人在课后单干完成,比较注重个人全能,根本不考虑协作精神。
在日本大学时常举行大型校园活动,实际就是团队精神训练的大练兵。这些活动,通常是先在每个班选举组织活动的学生干事(领导者),以组或临时组委会的形式经由干事与校方及学生们进行交洽,安排具体的活动,干事们一般都会召开数次会议(可视为团队组织培训),以决定详细的活动进程时间表。前期准备会在正式日期前的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前就开始进行。灯光、舞台乃至饰品、道具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一点一点的完成。活动安排也会通过每天放学前的班会作出清楚的说明。以保证每名学生都能统一时间,共同完成活动工作。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而在国内,此种活动也进行,但通常由学生会干部组成临时的工作组,在一名或数名负责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完成准备工作。一般而言,能力强的学生、干部也会被多委派更多的工作,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只是完成自己的展示作品,也许还参加展示前一周的布展工作。至于布展所需材料大多以购买为主,重点则放在对展会的设计布局上,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无论从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是从每一位学生的锻炼机会来看,国内大学的活动效果都大打折扣。
至于课外研修,日本大学也十分重视,一个学年约设置五次左右的课外活动课程。大多是参观美术馆、展览、艺术品欣赏、大型企业访问等,笔者参与过的就有博物馆参观、芭蕾舞剧欣赏、日本能剧欣赏、香奈儿银座店的访问等等。这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一个舞台。此外,日本大学对于学生的考勤是十分重视的。每堂课都会进行点名,期末所发成绩单上也会有明确的记录,并且设有“全勤奖”,对每天按时上课,从无缺席早退情况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对团队的管理用的是“法治”。国内大学则是以各专业的教师对出席数重视的程度来决定——对团队的管理用的是“人治”。
总之,日本大学除了学习所需的专业设备配置得相当完善,每名学生都会有亲自操作的机会外,还非常注重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培养。当然,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并不是仅在大学培养起来的,但我们从其大学教育过程中亦能看到其团队精神形成的影子。或许这也值得国内大学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