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经典歌剧——游吟诗人
歌剧简介:(Il trovatore)是一部四幕的著名歌剧,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意大利文剧本是由巴达尔(Leone Emanuele Bardare)及卡玛拉诺(Salvatore Cammarano)编写,改编自 Antonio García Gutiérrez 的话剧《El Trobador》。
1853年1月19日,以强大的歌手阵容,在作曲家亲任指挥下,在罗马阿波罗剧院首次公演,大获成功,其中的著名曲调甚至经常由轻音乐团演奏。
《游吟诗人》与《弄臣》、《茶花女》一起被称为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三大杰作之一。此时,威尔第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而此剧所取得的辉煌成功,让这位年届39岁的作曲家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时的他已从意大利歌剧传统手法的模仿挣脱出来,破除成规,创立自己的形态。此期的作品,剧情处理优异,人物刻画入微,优美的旋律如泉水般涌现,将意大利歌剧的特征表露无遗。此剧使他进入了世界性的歌剧作曲家行列。
剧情简介:
歌剧分为四幕:第1幕,决斗;第2幕,吉普赛人;第3幕,吉普赛人之子;第4幕,处刑。
故事发生在15世纪西班牙的阿拉贡和比斯卡亚地区,剧情为:阿拉贡宫廷鲁纳伯爵的父亲曾将一个吉卜赛女人当成女巫烧死。这个女人的女儿阿祖切娜将鲁纳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盗去,打算烧死以报母仇,却误将自己的儿子投入火堆。她抱着小伯爵回到族人中,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而是把这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儿子一般抚养长大,这就是名叫曼里科的游吟诗人。阿祖切娜相信有一天,这个孩子会在他自己的家族身上替她报仇。
鲁纳伯爵怀疑自己的弟弟是否真在火堆中丧身,多年来一直搜捕劫持其弟的吉卜赛人,但一无所获。
鲁纳伯爵热恋上了宫廷女官莱奥诺拉,但莱奥诺拉却深深爱着曼里科。
鲁纳和曼里科分别为敌对两方军队的首领,在一次战役中,曼里科的军队全线崩溃,曼里科孤军作战并战胜了鲁纳,随时可以取他性命,但在某种神秘力量的阻止下,他并没有杀死鲁纳。在这次战役中,曼里科身受重伤,被阿祖切娜救回。莱奥诺拉误以为曼里科已死,准备到修道院当修女。曼里科得悉,前往修道院将莱奥诺拉接走,两人准备举行婚礼。
阿祖切娜欲寻曼里科,被鲁纳伯爵的士兵抓走。鲁纳的警卫官费尔兰多认出她就是当年劫走小伯爵的吉卜赛人。曼里科为救母亲被捕。莱奥诺拉以嫁给鲁纳为代价,让鲁纳释放曼里科。但她为了爱情的忠贞已服毒药,并最终死在曼里科怀中。
鲁纳下令将曼里科处死,并要阿祖切娜目睹自己儿子之死。阿祖切娜告诉鲁纳,曼里科就是他的亲弟弟,但此时死刑已执行完毕,阿祖切娜高喊“母亲,你终于报仇雪耻!”全剧在被恐怖情绪吞噬的鲁纳伯爵的喃喃自语中结束。
在威尔第的歌剧中,《游吟诗人》大概算得上是剧情最曲折复杂,情感冲突和矛盾最为强烈的一部。就歌剧的故事而言,《游吟诗人》在不少地方似乎显得有些杂乱,其主要原因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情节是假定发生在歌剧开幕前及幕间的,事后再叙述出这部分的内容。本来在舞台上用语言叙述已不易给人留下清楚的印象,如今通过演唱这种方式来叙述,可以说更是让人难于理解,但威尔第极富情感表现力和戏剧性的音乐,完全消除了剧情的繁冗杂乱之感,优美的旋律俯拾即是,戏剧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生动自然,充分显示了作曲家用旋律表现戏剧的天才。
1853年1月19日,《游吟诗人》在罗马台伯河畔的阿波罗剧院首演,虽然演出前歌剧因遭到官方的严格审查而不得不做一些修改,官方报纸对首演当天的情况只字未提,台伯河水也因连日下雨而漫上了河岸,但首演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昂贵的演出票在中午就销售一空,人们纷纷雨着雨水前往剧院观看演出。演出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掌声,人们为之疯狂,誉之为杰作,其第三幕终曲和整个第四幕应观众要求又加演了一遍……
不久后,这部歌剧便随着出版商里科尔第的出版速度,在欧洲和全世界许多地方上演,“柴堆上火熊熊”和“请怜悯我”的旋律已成为一股音乐的洪流,冲击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威尔第可以无愧地、虽然是开玩笑地,在1862年6月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当你走到印度,或是到了非洲的腹地,你都会听到《游吟诗人》。” 而今天,《游吟诗人》已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