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生活手札
在法国的一家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从心态上说,中国人与法国人有许多相近之处,所以中国可以类比为亚洲的法国。我联想起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这样一段论述: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细腻(delicacy)。这样说来,法国人也就是欧洲的中国人。
笔者在法国生活数年,还真感觉到法国人和中国人是有点像。先不说别的,这法语和汉语中某些词汇的发音就有巧合。比如,法国孩子叫爸爸、妈妈,就是PAPA(爸爸)、MAMAN(妈妈)听起来几乎与汉语一模一样。还有,到了法国街头或地铁站上你常会听到人们说“啊,当心!”这其实是法语ATTENTION的发音,意思正好也是提醒别人小心。法语还有一个常用的词是TRES,听起来和中国人说的“太”(“特别”或“很”的意思)。如果在中国餐馆就餐的法国人伸出大拇指说“TRES BON”,中国人听起来就是“太棒了!”,一点误会都没有。说到饮食,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有丰富的饮食文化。法国大餐和中国烹饪一样,都讲究营红案白案精工细作,盘子端上来色、香、味具美,食客一吃就是几个钟头。中国人和法国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像麦当劳那样劳什子食品竟然会在饮食文明古国大行其道,竟然受到“新新人类”的青睐。
法国人和中国人类似,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正如念念不忘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炎黄子孙一样,法国人也动不动就提到自己是高卢人的后代,使用莫里埃的语言和迪卡尔的思维方式。记得有一次,一位法国朋友问我“中国”二字在汉语里的含义。我说解释“中国”一词字面上有“中央之国”的意思。不过,这可不是我们要称霸世界,只不过在世界地图看一看,中国不正是在中央吗?那法国人听了大笑,说:“那是你们中国人印的地图。你看我们法国出的世界地图,欧洲在世界的中心,而我们法国在欧洲的中心。这么说来,法国也可以叫‘中央之国’啦。”中央之国的人都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和中国人一样,法国人也是张口闭口就要SAUVER LA FACE(“保全面子”)。很多法国年轻人就因为怕犯语法错误而不敢写情书,以免在恋人那里“露怯”。再举个例子,法国人每年七、八月份都要出去度假。所谓“出去”就是要出国,至少也要去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布列塔尼或者南部的蓝色海岸。不出去度假是一件让法国人丢面子的大事。有的法国人没钱出去度假,就每天在家里的阳台上晒太阳,以便九月份上班时有个曾出去度假的“证据”。
说了半天法国人和中国人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民族有没有不同之处呢?当然有,最明显差别的莫过于肤色了: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而法国人属白种人。不过,从长远观点来看,这方面的差别也有缩小的趋势。君不见多少年来法国人不论男女一直在加大力度休假晒太阳,尽量使自己的皮肤接近漂亮的古铜色。而中国人谁不知道“一白遮百丑”的道理呢?所以我们中国人出去度假的时候,不但人人手里要打一把遮阳伞,旅行包里肯定还有几瓶让人“晒不黑”的互肤霜。顺便说一句,经营这类产品的厂家应以不断扩大内需为主,最好别打法国市场的主意,在那里“晒不黑”的“小护士”可不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