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留学 意大利留学 西班牙留学 日本留学 法国留学 德国留学 English|italiano|Español|日本語|Français
您的位置:关爱留学 > 法国留学 > 关于法国 >

留法十大名人!

来源:未知    14-06-09 16:27    您是第位阅读者    标签:留法,十大,名人,政治家,的,求学路,周恩来,伟,

政治家的求学路——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9月。(22岁——26岁)
 
居住城市:巴黎及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留学故事: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中国青年目睹了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纷纷前往欧洲、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号邮船驶往法国。在巴黎公社的诞生地,在《国际歌》的故乡,大鸾翔宇点燃了信仰的圣火,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对于西方国家的富强,一些中国先进分子长期以来把它看作中国仿效的榜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社会危机的广泛爆发,不能不使更多的人觉得这条旧路子难以再走下去,需要改弦易辙,代之以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面对欧洲正流行着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究竟哪一种学说才是科学的,才是能够正确地指引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道路?年轻的周恩来正在严肃地思考着。在法国的周恩来,这时在经济上不太吃紧。他在学习法文之余,常常进行社会调查,晚上通宵达旦地给《益世报》撰写通讯,有时翻译一些稿子,能够赚一些稿费。严修按期给他寄钱,使周恩来维持生活和求学的费用有了着落。周恩来对学习和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平时出门,近距离的总是步行。他行动敏捷,走路很快。远距离的,乘地道火车,常把皮包放在膝盖上,利用这个时间来写信或读书。

 

政治家的求学路——邓小平


 
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与孙中山、毛泽东并列,是20世纪站在中国历史潮头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位伟人之一。
 
留法时间:1920年10月至1926年1月
 
居住城市:马赛、诺曼底、里昂等
 
留法期间主要活动: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担任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领导成员和中共党组织里昂区的特派员。他还作过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的编辑。
 
留学故事: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邓小平为维持生计而两度艰苦劳作的制鞋车间,是一间面积2206平方米的非同一般的厂房,是这座占地3.5公顷的厂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间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厂房。
 
在这里,邓小平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新中国重要领导人的老一代革命家,并在周恩来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夏秋之际,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邓小平结束了在这里的艰苦劳作岁月后,走向巴黎,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邓小平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这段时间,对邓小平奠定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理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后来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代伟人,伟大的人生道路从这里起步。话说当年,工厂向市政府提出书面报告,称生产急需人手要求招收中国工人,得到批准后,工厂招进了一批在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学子。 第一批进厂的中国青年达214名,其中有一名女青年。工厂的劳动强度和环境都极为艰苦。他们每周工作6天54小时,每小时工钱1法郎。晚上,他们在工厂对面专为中国工人搭建的简陋工棚里过夜,40多个铺位挤在一起。据《夏莱特移民史》一书介绍,中国青年工人的住宿与工作条件都不能令人满意,证据之一便是当年进厂的214名人员中,不久后便有119人辞职离去。到何处去了?到法国其他也需要劳动力的厂子里去了。邓小平除了在哈金森工厂工作外,还先后在6家法国工厂工作过。该书引用德国作家乌里•弗朗兹(Uli Franz)在其所著《邓小平传》中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他没有作为一个外国劳工在法国经受非人的生活环境,没有这段悲苦的经历,他将不可能成其为邓小平!”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邓小平也不改乐观的天性。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引用同邓小平同住一个木棚的郑超麟生前的回忆说:“晚饭后至睡觉前有2小时至3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大家闲谈、开玩笑。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这种在极为困难艰苦的状态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是邓小平最大的特点之一。《夏莱特移民史》同时指出,这些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法文原文为“工人学生”)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法文、数学、科技等知识。在蒂埃里古堡公学(Le Collège de Chateau-Thierry)就学的周恩来多次前来同他们接触。就是这些“工人学生”中,诞生了中国在国外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之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夏莱特和蒙塔尔纪是诞生中国革命伟大思想的熔炉之一,正是这些伟大思想催生了新中国!”

 

谱曲美好人生-陈其钢


1.    陈其钢简介
陈其钢,男,195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享誉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中国作曲家。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古典诗人般的气质,坚持用自己的音乐谱写女人,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很好地融合于西方现代作曲之中,越来越受到国内听众的关注。他是当今少数几个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极为活跃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十余年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国际大奖,在他的倡导与帮助之下,世界著名的贝桑松国际青年。代表作品有《一个法国女人的梦》、《走西口》等。
2.    专业成就
1986获法国第二届国际单簧管节作曲国际比赛第一名。
1987受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委托创作《梦之旅》1988获德国达姆施塔特第三十四届夏季国际音乐节"奖学金奖"。
获意大利第二十七届Triest国际交响乐作品国际比赛特别奖。受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委托创作大型管弦乐作品《源》。
1989获布朗热国际音乐基金会奖金。
1990受法国文化部,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文化工程委托创作萨克斯与室内乐协奏曲《火影》。受荷兰新乐团委托创作《水调歌头》
1991荣获法国音乐版权组织(SACEM)颁发的HerveDugardin年度奖。(每年授予一位四十岁以下的作曲家)应法国文化部委托创作长笛协奏曲《一线光明》。
1992在Saint-Remy-de-Provence管风琴作品国际比赛获特别奖。第二次荣获布朗热国际音乐基金会奖金。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和法国音乐版权组织联合出版"陈其钢作品专辑"CD,列入"法国当代音乐"唱片系列。
1993应法国现代音乐研究所(IRCAM)委托创作《孤独者的梦》。应美国-法国联合音乐基金会邀请在LaNapoule古堡生活创作。荣获梅狄西斯庄园--墙外奖
1993-1997四次应邀出任台湾国际作曲研习营教授
1994任入野国际作曲比赛评委。应德国室内爱乐乐团(DeutscheKammerphilharmonie)之约,创作双簧管协奏曲《道情》。
1995担任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现代音乐顾问。应法国文化部委托创作民乐室内乐《三笑》。
1996受荷兰新乐团委托创作古琴协奏曲。应聘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客座教授。担任里昂(Lyon)现代音乐节艺术顾问。受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委托,为马友友创作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
1997应邀担任法国Avignon第二十一届CentreAcanthes国际作曲研习营教授
1998应邀出任贝藏松第九届国际作曲大赛评委会主席。
1999应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委托,创作管弦乐组曲《五行》。应中央芭蕾舞团之约,为张艺谋导演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创作音乐,并于2001年5月2-4日在北京举行全球首演。
2000任巴黎音乐城艺术顾问。国际梅湘(梅西安)钢琴比赛特别设立陈其钢作品演奏奖。获国际作曲领域享有盛名的库谢维茨基音乐基金会 (KOUSSEVITZKYMUSICFOUNDATION))委托,为大型交响乐团和民族室内乐团创作双乐队协奏曲《蝶恋花》。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委托创作二胡协奏曲《逝去的时光》荷兰文化部,荷兰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政府电影基金会联合出资的:陈其钢的"水调歌头"艺术片开始拍摄。
2001获巴黎市政府2000年大奖作品《五行》进入BBC国际作曲"大师奖"总决赛
2002首次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作品《五行》、《逝去的时光》(二胡版)、《蝶恋花》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2002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2003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VIRGIN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其CD专辑《蝶恋花》,该片被世界权威杂志《留声机》评为4月全球十佳唱片。
2004应聘为斯特拉斯堡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法国音乐历史上第一位非法国人获此殊荣。
2005法国音乐版权组织授予陈其钢最高终身音乐荣誉奖“交响乐大奖”
2006由EMI/VIRGIN唱片公司全球发行的新专辑获得法国查尔斯•克罗学院最佳年度现代音乐唱片奖。并获得BBC音乐杂志5StarsDisc。
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颁发的2012年罗西尼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

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


1.    人物简介
毕加索(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星座为天蝎座,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1]。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2.    艺术生涯
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要比以前愉快得多,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瓦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且为他诞下女儿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离婚,却又与一名热情女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几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现代中国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朱德群


1.    人物简介
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80年入籍法国。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士。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
2.从艺经历
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此前就读于石室书院(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1949年由南京到台湾台北。
1954在台北市中山堂首次举办个展;
1955年离台赴法深造;
1957年参加巴黎春季沙龙以“景昭画像”获银牌奖 。
1958年在巴黎首次举办个展;
1963年法国艺评家乔治•布大宜(George Boudaille)发表“朱德群的绘画专题研究”;
1964年获邀参加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之“现代国际画展” 。
1969年参加巴西圣保罗第十届双年展,专室陈列;
1979年袖珍博物馆出版社发行《朱德群专论》一书,于伯阮执笔 。
1982年在法国哈佛市之安德列•马雷侯现代美术馆展出自1955年至1982年的作品;参加在香港艺术馆展出的“海外华裔名家绘画展”;参加在法国登肯市现代美术馆开幕展 。
1983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为艺术学士学位评审;
1984年参加卢森堡埃西市立剧院油画展;
1987年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朱德群回顾展;同年在以色列首都市政厅展出“现代法国画派展。
1988年在比利时烈日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1989年与艺评家舒瑞盖哈共同筹划,促成“巴黎当代绘画邀请展”于台中的台湾省立美术馆展出,全部展出作品赠送该馆,实现朱德群一心充实美术馆软体的愿望 。
1991年巴黎现代艺术博览会FIAC专室展出油画作品;
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纳作石版画一幅;
1993年《朱德群专集》法文及英文版问世,由艺评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执笔 。
1997年法国外交部艺术活动司AFAA举办朱德群近作展(自1985年-1996年作品),并在北京、香港、台湾巡回展出;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 。
1998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9年2月3日参加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就职典礼;
2000年在法国守修文化中心、上海博物馆、广东美术馆举办油画个展;在巴黎IDL石版画工作室创作六幅石版画,并由霍克艺术Hoke Art全球发行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居里夫人


1.个人简介
玛丽•居里(法语:Mari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及唯一的女性。玛丽•居里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891年玛丽•居里追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后从事科学研究。她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病逝于法国上萨瓦省的疗养院。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2.    求学生涯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正直、爱国的教师家庭。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因为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华沙不允许女子入大学,加上家庭经济困难,玛丽只好只身来到华沙西北的乡村做家庭教师。

1889年她回到了华沙,继续做家庭教师,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领她来到实业和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室,在这里她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实验室使她着了迷。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实验室,沉醉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实验中。她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基本的实验技巧,就是在这里培养起来的。

1892年,在她父亲和姐姐的帮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学的愿望实现了。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她决心学到真本领,因而学习非常勤奋用功。每天她乘坐1个小时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选一个离讲台最近的座位,便清楚地听到教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为了节省时间和集中精力,也为了省下乘马车的费用,入学4个月后,她从她姐姐家搬出,迁入学校附近一住房的顶阁。这阁楼里没有火,没有灯,没有水,只在屋顶上开了一个小天窗,依靠它,屋里才有一点光明。一个月仅有40卢布的她,对这种居住条件已很满足。她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清贫艰苦的生活日益削弱她的体质,然而丰富的知识使她心灵日趋充实。1893年,她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并且获得了巴黎大学数学和物理的学士学位。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大姐和妈妈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3.人物评价
荣誉记录:
除获诺贝尔奖外,她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 Madam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红与黑”之父-司汤达

1.人物简介

司汤达(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是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123日-1842323日)的笔名,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不到六十岁,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其最为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年)和《巴马修道院》(1839年)。

2.早期经历

17831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

1796年司汤达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学习,期间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

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来到巴黎,原来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但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并通过表兄达吕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18005月司汤达跟随拿破仑南下意大利,战胜奥地利军。6月初入米兰,9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之后辞去军并在米兰定居,开始练习写作。

1806年至1814年期间,司汤达回到巴黎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撤退时,他担任后勤军官。

3.人物评价

司汤达从小由于祖父的影响,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成年以后,他阅读了启蒙运动思想家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人的作品,巩固了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启蒙思想的教育,同时也奠定了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在法国与欧洲封建势力斗争的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司汤达勇敢的跨上了战马,三次随拿破仑大军远征万里,驰骋疆场。法国王政复辟时期,他虽然离开了沸腾的法国政治生活,侨居意大利,但却始终关注着国内的政治斗争形势,同时积极投入到意大利民族解放事业,并且拿起了手中的战斗的笔,在文学创作中持续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追求自由的革命之情。

 

司汤达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现代派作家将他的作品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司汤达在其代表作《红与黑》中对依赖于与人物的行为同时出现的心理进行深刻分析,使得作品更具有真实的和戏剧性的效果,司汤达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司达汤拿着他的显微镜揭示着动机与感情最微妙的阴影部分,使得其作品主人公比同时代任何传奇作家的主人公更接近生活、更符合他们自己。

 

建造设计大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1.    人物简介
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1832-1923)法国土木工程师,因设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而著名。1855年从中央工艺和制造学院毕业后,专门研究金属建筑,尤其是桥梁。他是首先用气压沉箱造桥的工程师之一。埃菲尔主要作品有巴黎博览会机器展览馆(1867)、法国特吕耶尔河上钢拱桥(跨度162米,高出水面120米)、纽约港自由女神像的骨架等。他设计的埃菲尔铁塔(1887-1889)震惊了全世界,人们称他为“用铁创造了奇迹的人”。他在巴黎郊外设计了第一座空气动力实验室,1921年他把实验室赠给国家。
2.    巨大贡献
自由女神
1875年11月,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自由女神偈摆在宴会厅里。从那晚以后,法国开始大量捐款,而美国却迟迟不感兴趣。巴托尔迪坚信自由女神像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876年他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一百周年博览会。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巴托尔迪把自由女神的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仅仅手的食指就长达2.44米,粗为1米多,指甲为25厘米厚,12个人可以站在火炬的边上,参观者望而生畏。从费城运往纽约,这只大手轰动了美国,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法国要向他们国家赠送的礼物的艺术之美。昨星期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巴托尔迪却一举成名,美国国会立即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贝德罗岛也被确定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当巴托尔迪回到巴黎时,埃菲尔的框架已经在他雕塑室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不久以后,自由女神像以她那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巴黎。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并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女神像胜利完工了,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灰色方领长大衣,飘系着蝶形领带的黑头发、黑胡子的人在卢昂港码头上焦急地踱步。他就是巴托尔迪。他亲自负责把女神像装上军舰运往纽约。包装女神像那重达120吨的铁和80吨的铜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巴黎运往卢昂需要一列有刃只车厢的火车。当时最大的起重机用了16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宝贵的神像部件装上车。1885年6月17日,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港。几千只船鸣笛致意,码头上,甲板上人山人海,全城向女神像的到达致以热烈的欢迎。在以后的6个月中,75个工人,像蚂蚁似的爬在神像上,用三十万只螺栓把女神像的100多个部件拴钉在架上。火炬终于在十月中旬安装完毕。克林弗兰总统在揭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而巴托尔迪却无处寻找,他仍在裹着法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的头上。当下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他知道讲话已结束。他拉开系国旗的绳子,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自由女神像向观众露出了她庄严的面容。巴托尔迪后来成为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和纽约市名誉市民。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象征自由的艺术品为他留下了不朽的功名。

 

“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


1.    人物简介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劳德•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克劳德•德彪西的音乐虽然是标题性的,但它不企图讲述一个故事或某些特定的情感,而是创造一种符合作品的主题或标题的"情绪"或气氛。对克劳德•德彪西影响最大的不是音乐而是文学,他经常到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沙龙流连。
2.    求学经历
1871年10岁的克劳德•德彪西获得曾是肖邦学生的Marie Mauté de Fleurville的关照。1872年,11岁的克劳德•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作曲课、音乐理论及历史课、和声课、钢琴课、风琴课、声乐课老师们,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音乐家。有Ernest Guiraud、Louis-Albert Bourgault-Ducoudray、Émile Durand、Antoine-François Marmontel、César Franck、Albert Lavignac。克劳德•德彪西是一个看谱就能知音的学生,他的钢琴提弹奏得非常出色,可以进行专业演奏,他演奏过贝多芬、舒曼和韦伯的钢琴奏鸣曲,肖邦的《第二叙事曲》。
克劳德•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显露出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他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为此,他常常遭到教师们的责备。
3.    音乐特色
克劳德•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 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克劳德•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克劳德•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克劳德•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除了作曲、教学外,克劳德•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克劳德•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主义,成为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与完成者。
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克劳德•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结束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闻名世界,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当第一次大战爆发时,克劳德•德彪西于1918年被炮弹炸死,享年56岁。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


1.人物简介
出生地:卡萨布兰卡
国籍:法国
毕业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博士毕业于:法国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塞尔日•阿罗什是一名法国物理学家,研究轻粒子个光子。是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012年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    工作经历
1967年-1971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971年-1973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塞尔日•阿罗什
1973年-197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
1973年-1984年: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高级讲师
1972年-1973年,1976年,1979年: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1年: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84年-1993年:耶鲁大学教授(兼职)
1975年-2001年: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物理学教授
1982年9月-2001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1991年12月-2001年:法国大学研究所院士
1994年-2000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物理系主任
2001至今:法兰西大学教授,量子物理学会主席
3.    获得荣誉
1988年:爱因斯坦奖
1992年:洪堡特奖
1993年:迈克尔逊奖章
1993年:阿尔伯特•麦克尔逊奖
2002年:欧洲物理学会量子电子学奖
2007年:美国光学学会查尔斯•哈德•汤斯奖
2009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金奖)金奖
2010年:德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赫伯特•瓦尔特奖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    参与机构
法国物理学会
欧洲物理学会(EPS)
1988年,1990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研究员
2009年:巴西科学院院士
2009年:欧洲科学院院士
5.    成果
塞尔日•阿罗什的工作属于物理学三大领域中的“原子分子与光物理”部分(另两个是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对量子光学中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实验量子力学领域享有盛名。他在腔电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在一个腔体中观察到单原子自发辐射有所增强;利用光学微腔实现了对单个原子的囚禁;单个光子的量子非破坏测量;直接测定了腔体中的场量子化;直接监控介观量子退相干现象;实现了光子存储;完成了量子信息过程的许多步骤比如产生原子-原子、原子-光子的纠缠态;实现了将光子和原子作为“量子比特”的量子逻辑门操作。

 

更多资讯,欢迎来电400-990-2390法国部!

 

出国留学在线评估表

请准确填写下列表格,我们会尽快安排关爱留学专家为您解答问题。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您将会免费得到关爱留学资料(电话,邮寄,e-mail等多种方式),同时专家将会有针对性的为您订制只属于你自己的留学通道!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990-2390

必填项目

  • *姓名:
  • (请填写真实姓名)
  • *性别:
  • *电话:
  • (请填写正确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联系)
  • *意向国家:
  • (请填写您计划留学的国家,我们将以此为你分配留学专家)
  • *最高学历:
  • *外语基础:
  • 英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法语 日语 德语 韩语 其他 无外语基础

    选填项目

  • qq:
  • 地址:
  • (请填写户口所在地)
  • 拟出国日期:
  • (您计划出国留学的时间)
  • 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关爱留学专家将与您联系,为您订制专业留学方案,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990-2390
推荐院校
 

远景留学(原“关爱留学”)隶属于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是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批准授权,具有政府官方许可资质的留学中介机构(教外综资认字[2005]390号)。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语言培训 | 境外机构 | 服务流程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远景留学(原“关爱留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8190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